您的位置: 首页 >文明创建>办学绩效 > 详细内容

办学绩效

园本教研:《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与提升手册》第三部分“活动组织”研讨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26 14:30:38 浏览次数: 【字体:

主题:在学习中寻问题  在研讨中共提升

——《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与提升手册》第三部分“活动组织”教科研活动

一、园本教研背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与提升手册》文件精神,更好地推进我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提高我园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增强大家对《手册》的理解力、执行力,今天,我们开展《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与提升手册》第三部分“活动组织”学习研讨活动。

二、园本教研目标:

1.学习《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与提升手册》第三部分中的“活动组织”。

    2.新教师思考在活动组织中的问题和优缺点,骨干教师深度剖析。

三、园本教研对象:新塘幼儿园全体教师

四、园本教研地点:多功能室

五、教研时间:2021年10月

六、教研准备:

1.专业书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与提升手册》。

2.积累活动组织的案例。

3.前期思考活动组织的困惑与问题。

七、教研过程实录:

(一)三言两语来分享

我们很努力,但可能还缺乏深度的思考。我们依托《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与提升手册》,精读第三部分“活动组织”指标。

阅读分享:

庞佳:集体活动中指出:根据需要灵活选择集体活动地点,如户外草坪、走廊等。这点对我这个年轻教师来说有一些难度,特别是在户外草坪、操场上课的时候,孩子比较难收住,相对比较野。

秦宇婷:日程安排中指出:能兼顾个别幼儿的需要。当我在组织活动时,对于个别幼儿的需求有时比较难照顾到。


b27a0d27dfaf4ba0ae9480a6663227bc.png

二、深入解读谈困惑

刚入职的新老师满怀着激情和梦想,一心想把一日活动组织“好”,但在这一个多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她们有一些疑问解不开,这让她们束手无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们遇到了哪些困惑吧!

收集到的新老师们的问题

秦宇婷

指标中提到“幼儿可以自主盛饭菜、端餐具。”但我在带班的过程中发现幼儿自主午餐时,盛菜比较困难,自我服务能力不强。

陈芷珊

指标中提到“有时幼儿可以自主从一个活动进入下一个活动”,但是在我带班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有时缺乏自主进入下一个环节意识,还是需要老师口头提醒。

周梦婷

指标中提到“幼儿在长时间持续参与一项感兴趣的活动”但我在带班过程中发现,幼儿存在玩了一会就不想玩的情况,频繁叫老师,或者跑到其他区域。

蔡佳红

指标中提到“幼儿能按照自己的需求随时如厕,无需向老师报告。”但我在带班过程中发现,即使在老师说过上厕所可以自己主动去,无需向老师报告后,有些幼儿还是不敢去上厕所,需要老师带着去上。

罗晓梦

指标中提到“幼儿可以进行长时间的不会打扰的游戏。”但在带班过程中,发现小班幼儿游戏时持续性比较的短,在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总是会被旁边的所吸引,不能够坚持做完一件事情。

钱昱婕

指标中提到“集体活动的时间长短根据实际活动情况而定”但是我在带班过程中发现,不严格按照集体活动时间,脱离教学计划后,自己无法调控后续活动,也无法协调好时间。

曹海慧

指标中提到“幼儿无需教师提醒,能够主动遵守班级的规则。”但在带班过程中,发现小班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比较弱,比如少数幼儿没有按时来园,收拾玩具时没有放到对应位置,喝水时没有有序排队。

成怡迪

指标中提到“提供的游戏材料,可支持幼儿玩自己构想出来的游戏”但在大班过程中发现,幼儿自己构想的游戏范围比较广,会出现游戏乱玩的情况,教师无法掌控各方面,脱离投入材料的教育初衷,无法起到巩固、学习、锻炼的效果。

我园8位优秀的骨干老师为我们刚踏入教学旅程的“新人”答疑解惑,对她们在活动组织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进行“诊断”,分享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宝贵经验。

困惑1:秦宇婷:指标中提到“幼儿可以自主盛饭菜、端餐具。”但我在带班的过程中发现幼儿自主午餐时,盛菜比较困难,自我服务能力不强。

33f0bc3d01da41f8a9fd7715957c6535.png

4631c4bb378f4fc4b04bfa310763f97a.png

杨洁老师

1.寻找困难的根源

午餐是幼儿在园内每日活动的重要内容,包括餐前分餐、餐中管理、餐后整理三部分。一直以来,为了避免午餐过程的杂乱无序,老师们都在思考和反复试验如何让孩子盛饭变得更佳有序。

在通过多次的观察后,我发现困难的原因主要存在两点,问题一:幼儿握勺姿势的不正确让盛饭、盛菜变成难题。我们看到孩子在握勺时有的出现五指抓握,像握吃饭的小勺子一般,但这个方法在盛饭、盛菜中其实是不可取的。因为手部的力量全集中在抓握上,孩子不能控制住勺子,于是就会造成汤汁洒落一桌的现象。还有部分孩子是手心一把抓住勺子,用铲的方式将饭菜铲起来,这种方法既可以让盛饭速度变快,还能让孩子适量的控制饭菜的多少。问题二:提供的餐具是否合适孩子的操作。我们都看到铲子是比较大,而且一手端盘,一手盛菜,这个对中班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极强的手眼协调能力才能完成,可建议孩子的盛菜勺子轻一点、小一点,方便孩子抓握,从而加快盛菜的速度。

2.多种奖励提高服务意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

在我们班级,我们每天安排了不同的值日生,每个值日生负责不同的岗位,承担不同的职责,有的负责组织幼儿的餐前活动,有的负责盛饭、发餐具等工作。对于每天的服务员都会通过物质红苹果奖励来鼓舞孩子提高服务意识。

而盛饭、吃饭速度较快的的孩子,我们还会请她做小小监督员,负责看管小朋友用餐后的餐具摆放是否到位,有没有做到光盘行动,给与了角色定位后孩子们的午餐意识从原来的拖沓到现在的有序。此外,我们还聘请了劳动委员,邀请吃饭又快又干净的孩子担任劳动委员帮忙收拾餐桌、洗碗、扫地等,通过不断地刺激来激励孩子们提高午餐服务能力。

3.形成家园合力

首先,我们将孩子在学校劳动的图片或视频发给家长看,动作十分到位的还要给与特写,表扬孩子在学校的对劳作充满热情,曾强孩子劳动的积极性。其次,也要引导家长让孩子在家中进行劳动,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让自主的技能在平时的生活中运用起来,提高自理能力。

困惑2:陈芷珊:指标中提到“有时幼儿可以自主从一个活动进入下一个活动”,但是在我带班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有时缺乏自主进入下一个环节意识,还是需要老师口头提醒。

 


22bfb4e779d442f99a3d83a2731e5b74.png

5fc4a788da13463da0287b4d6a102a89.png

 

张冰老师

首先我们知道,大多数孩子的自主意识不是天生的,而是教师慢慢培养的。问题中说的“幼儿拥有从一个活动自主进入到下一个活动意识”其实是一个相对理想化的状态,也是我们班级管理的目标。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进行自主管理,最初,由教师干扰,逐步过渡到小朋友自我管理,变他律为自律。

1.积累组织经验,优化组织策略

教育家杜威说过 “教育就是不断地改造和建构经验”。教师的实践组织中,应开展具有实践性、个体性、整合性、情境性的活动。不断优化组织策略,激发幼儿自主意识。另外,教师有策略的鼓励与表扬也有助于幼儿自主意识增强,例如:出现幼儿不能自主进入到下一个活动的时候,我们就需对孩子进行分阶段的引导,分层递进,给予激励机制,对于自主的幼儿给予一定的表扬,如口头的、肢体的、物质的、贴纸的等等形式。对于不能自主进入下一个活动的幼儿,也给予鼓励式教育,渐进的表扬。

2.重视过渡环节教育,提高幼儿自主意识

过渡环节是培养孩子自我安排活动的有效契机,有利于良好班级常规的养成,也有利于班级良好规则的形成,而且这样下来教师会很轻松。音乐可以被教师利在过渡环节的组织中,幼儿做事的有序性能慢慢地培养起来,首先与幼儿提前计划好,播放什么音乐暗示什么环节,在熟练之后,相信在过渡环节将会现出自觉有序的场面,而不是教师声嘶力竭的高度控制。

困惑3:周梦婷:指标中提到“幼儿在长时间持续参与一项感兴趣的活动”但我在带班过程中发现,幼儿存在玩了一会就不想玩的情况,频繁叫老师,或者跑到其他区域。


440197d943b44d4cabb5b4cebc8ac20b.png

5fc1edbe46ea4d368c8f3c617b375326.png

谢莉老师

当老师发现这一现象的时候,首先做的就是思考“为什么”,为什么幼儿玩了一会就不想玩了?可能的原因有:1.她对所在的区域,所玩的游戏内容不感兴趣。2.她是否遇到了问题自己没办法解决。3.旁边更加新颖的材料或者游戏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当教师弄清楚“为什么”以后,就可以“对症下药”,思考“怎么做”。例如,当幼儿是对所在区域或者游戏不感兴趣或兴趣不浓厚,那么教师就要考虑以下几要点:

1.活动区域的布置要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活动区域的布置要是幼儿所熟悉和关注的,可以根据课程的主题或者各个时节里比较能吸引孩子的事物,或者孩子们比较关心的话题等来设置活动区域,要有变革和更新。

2.提供富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材料。教师提供的材料要找到幼儿兴趣、要求、原有水平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结合点,投放有一定层次性和挑战性的材料,例如:垒高,小朋友在垒高时是否会出现垒到一定高度没有材料了?教师提供的材料要能够满足幼儿的垒高需要,那在材料充足的情况下,又怎样体现挑战性呢?很多小朋友初探的时候都是一个垒一个或者将四角放好,然后放一个板,以此垒高,直到倒下,再继续搭建,那么老师可以适时提供任务卡,例如一星能够自由探索垒高的方式,二星能利用1-2种材料垒高到一定高度,三星的按数字规则,54321或者55331进行垒高,四星利用不用材料进行不同方式的垒高,尝试通过找到正确的拼接方法,同时还要注意拼接板的位置,五星按主题要求,垒一个四合院、长城等建筑,还可以结合合作搭建、比赛搭建等游戏形式开展垒高游戏。

3.启发引导幼儿探索花样玩法。要充分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实现一物多玩,希望孩子们多玩、充分地玩,使这一材料尽可能多次被利用,让幼儿经过多次的“玩”后掌握相应的技能。总体来说,还是需要老师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去思考游戏背后的教育价值及应对策略,相信我们会在不断复盘中更加明晰教育的意义。

困惑4:蔡佳红:指标中提到“幼儿能按照自己的需求随时如厕,无需向老师报告。”但我在带班过程中发现,即使在老师说过上厕所可以自己主动去,无需向老师报告后,有些幼儿还是不敢去上厕所,需要老师带着去上。

f5f15829d3d648718a40e466bb6eb3b2.png

7d6556fc5d6c47eda035ae07358157ec.png

肖春燕老师

对于蔡老师提出的这个情况,我觉得问题所在大多数是取决于环境和孩子的性格。《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因材施教、个别化教育。这种教育理念不仅体现在学习活动中,在生活活动中同样重要。作为老师就要了解班里孩子的性格,对不同性格的孩子给与不同方式的提醒。

1.集体式提醒。

集体式的提醒一般是出现这样的问题之前或者之后,教师在全班孩子面前进行的教育、引导,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把问题抛给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如果你想小便怎么办?需要向老师举手吗?如果老师正在和小朋友上课举手告诉老师自己需要上厕所,会引起哪些问题?从而让孩子整理出可以不告诉老师、不打断上课、悄悄自己去如厕。

2.个别式提醒。

在大多数孩子已经能做到悄悄如厕的情况下,有个别少数孩子需要老师陪同,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个别交流的方式,了解孩子不敢如厕的原因。对于胆小的孩子教师可以使用鼓励与提醒的的方式;对于不会如厕而一定要叫老师陪同的孩子,教师可以先陪着去并教给他正确的方法,然后鼓励他自己独立如厕;对于环境所致的孩子,教师可以先陪同几次,再慢慢引导他自己去。

困惑5:罗晓梦:指标中提到“幼儿可以进行长时间的不会打扰的游戏。”但在带班过程中,发现小班幼儿游戏时持续性比较的短,在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总是会被旁边的所吸引,不能够坚持做完一件事情。

a15f1727dd0c4268a3f077c131f78874.png

2365fbae79a144f6944a3bb476aabf3c.png

 

庞佳蕾老师

1.本质分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0-15分钟,每个孩子之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各自的性格特点也不尽相同,我们要正视这种差异的存在,这是正常的。尊重个体差异,寻找更适合他的角色定位,有意识的培养欠缺部分。

2.规则暗示:墙面规则、照片的暗示

游戏角中的规则,幼儿游戏时的照片引导,以及生活中的规则儿歌都是对孩子们规则的一次次强化。

3.复盘反思:寻找症结及原因,寻求解决方法

孩子没有兴趣,教师则要反思提供材料是否难度高,幼儿不会玩;是否难度太低,幼儿不愿多玩;是否未更新,长时间后幼儿确实了兴趣。

困惑6:钱昱婕:指标中提到“集体活动的时间长短根据实际活动情况而定”但是我在带班过程中发现,不严格按照集体活动时间,脱离教学计划后,自己无法调控后续活动,也无法协调好时间。

9075acbc91a34752b65f628417e2600b.png

2bbd74240a624d26ae69ae6cf825d3ca.png

 

肖淑仪老师

1.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幼儿园一日活动

首先,一日活动的时间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各环节活动时间长短要适宜。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一日活动时间安排既要有刚性要求,又要有适当的弹性。判断一日活动时间是都需要进行弹性处理的依据,主要是看时间弹性处理的长短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是否能够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而不是根据教师单方面的意愿来做决定。

2.以幼儿发展为本的一日活动组织形式

一日活动组织形式不仅要满足活动内容的需要,更要照顾到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等活动形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选取适宜的形式组织活动,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困惑7:曹海慧:指标中提到“幼儿无需教师提醒,能够主动遵守班级的规则。”但在带班过程中,发现小班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比较弱,比如少数幼儿没有按时来园,收拾玩具时没有放到对应位置,喝水时没有有序排队。

14306ceecd6c48089a2441ea57c0e200.png

5375c0a2c8ee43d88d2ffeabfa44b803.png

吕海云老师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的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恰恰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

我们班常规教育方法中运用最广泛的的方法是榜样法,榜样法是指对个别幼儿正确的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为其他幼儿树立学习榜样,并使其他幼儿积极效仿的教育方法。

其次是游戏法,故事引导法,环境创设法,共同制定规则法,共同制定法是在常规培养中,要求老师要调动幼儿的参与意识,让幼儿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老师和幼儿共同制定常规要求。

困惑8:成怡迪:指标中提到“提供的游戏材料,可支持幼儿玩自己构想出来的游戏”但在大班过程中发现,幼儿自己构想的游戏范围比较广,会出现游戏乱玩的情况,教师无法掌控各方面,脱离投入材料的教育初衷,无法起到巩固、学习、锻炼的效果。


68d17621abe54eb095f60048d7f221de.png

2598321f3f494c79b01833d8b0f02cf3.png

倪旭豪老师

1.学习区域的隔栏设计,降低干扰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学习区域的隔栏设计使得幼儿的活动不被互相影 响,保障幼儿得以在安安静静的环境中游戏与学习。 同时这样 的学习区域还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索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选择不同类型的桌子、椅子、柜子来搭建组合,然后实现对空间区隔的设置。 当然,在对空间设计的时候,有需要对增 高部分的运用, 确保幼儿得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好地游戏、更好地学习。 

2.启发幼儿学习兴趣,鼓励幼儿主动探索

幼儿教师在对区域活动的游戏材料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 认识到这些材料对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影响,促使幼儿能 大班学习性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自主性学习品质的策略 。

3.学习性区域的分层设计, 促使幼儿更好地实现自主性

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要通过空间、设施、材料等 发展支持幼儿的活动与探索。 对于主动学习而言,幼儿需要一 个有利于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进行学习的空间,因此,空间 品质的呈现是幼儿活动的基本条件,我们要开发适合幼儿自主 性学习的空间。 在对游戏区域的墙面层面进行设的时候包括了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示范。 二是作品展示、三是幼儿展示。 从桌面、地面以 及墙面来对活动内容进行立体化的展示。 展现了一幅集方法支持、材料呈现、幼儿操作、作品展示等 多层次的立体画卷,同时很好地体现了幼儿与环境的对话。

(三)小组研讨齐解惑

在上次联盟调研和课程游戏化专项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在活动组织中班级共性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洗手、整理、活动环节的过度。今天我们就这些问题展开小组研讨,旨在能寻得更有效的方法,在今后的“活动组织”中真正用起来。接下来, 就让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分组进行研讨。

1.如何帮助幼儿较快能够按照正确的流程和步骤洗手?(小班)

2.如何帮助幼儿养成不需要教师提醒,自发地收拾和整理玩具的习惯?(中班)

3.如何理解“每个环节,幼儿都可以直接进入下一个活动,无需等待与他人一起活动”?又该如何落实呢?(大班)

小班组:

7dedf5b666264f23a8a887f97fc61e42.png

1.亲身感受:教学活动感受手脏对人体的影响,如显微镜放大观看手部细菌。以细菌的视角说说到人体的各个身体部位产生的影响。

2.图示引导:七步洗手法图片张贴在洗手池旁。

3.榜样作用:鼓励孩子向身边榜样学习。

4.游戏引导:播放30秒左右的歌曲,节奏越快洗的越快,给幼儿一种心理暗示。

5.比赛激励:开展小组比赛,比比谁洗的又快又干净,每周评“新塘之星”。

中班组:

1.加强环境支持,培养整理习惯。

cd816106efa847cfaea1641b014deef8.png

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所以我们常常将环境比作是一个潜在的教师,只有利用好环境这一资源,才能 够为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提供必要支持。大量教育实践和研究证明环境是不容忽略的教育资源,通过对环境进行 优化设计和恰当利用,可以为幼儿的全方位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当然在培养幼儿整理习惯的过程中,做好环境支 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教学艺术。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在整理物品与美化环境的进程当中,强化和环境的互动以及与同伴的交流探讨,有效发 展整理能力,并逐步形成一种稳定持久的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制取放玩具流程图,然后将其贴在班级墙 面上,提示幼儿在游戏活动结束之后要及时把游戏玩具放回原处。教师可以对幼儿完成的流程图进行一定的补充,搭 配上比较简单直观的文字说明,起到更好的提示作用。再如,在与图书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依照图书大小进行分类, 在书架上贴好标记,以便幼儿在读书时学会给图书分类并进行有效摆放。整个的环境设置都有幼儿的自主参与,会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与亲切感,也会让他们的整理习惯更稳固。

2.注重教学渗透,培养整理习惯。

把培养幼儿整理意识,加强对整理方法的训练和指导当做是重要的教 学内容,并在教学当中进行持续性的渗透和融合。对幼儿的教学应该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这样才能 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渗透效果,保证各个领域的教学活动都能够对幼儿的整理能力和习惯进行有效培养。一方面教师 要重视发挥社会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认识到整理习惯是社会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 成长,可组织“铺设整洁小床”“妙用收纳盒”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在社会化学习当中发展整理习惯。另一方面,在其他领域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也要进行整理习惯的渗透,让幼儿把整理变成一种自觉行动。比方说在美术 区域活动完成之后,教师要求幼儿把蜡笔、纸张、颜料等工具进行有效摆放和还原;在语言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求 幼儿把图书资料摆放到书架上。

3.运用游戏强化,培养整理习惯。

教师可以设置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使得幼儿在参与游戏的同时巩固整理方法,提高整理能力,进一步强化整理行为与习惯。幼儿更加喜爱具备一定挑战性与竞争性的游戏活动,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组织竞赛游戏并在其中渗透整理内容。比如,组织叠衣服竞赛、收玩具比赛、整理书包 竞赛等游戏活动增强幼儿参与整理活动的热情,让他们将自己学习到的整理方法和技巧运用到这些比赛活动当中, 实现行为习惯的强化。

5fbdf85462fd4f6aba7985a2cd9805cf.png

大班组:

我们大班组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幼儿自主进入下一环节的目的:

活动内容来吸引:我们老师可以创设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的活动内容如刺绣、摇面机、磁铁探索等吸引幼儿自主活动的主动性。

多种鼓励来改善:可以听过精神鼓励如击掌、口头表扬、拥抱对于大班孩子都是非常受用的。劳动奖励,奖励孩子做值日生等吸引孩子、物质奖励,奖励孩子贴纸等。

环境发生来引导:我们可以通过区域中的我们的约定等来提醒孩子自主进入下一环节。

音乐调配来过渡:在每个环节中可以和孩子商量用不同的音乐来提醒孩子。

加强教育来遵守:在日常活动中通过谈话的方式教育引导孩子自主进入下一环节。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刚才三个年级组就三个问题提出了切实可操作的“调整意见”,那接下来,就请各个班把这些好的做法落实下去,过了一周、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我们再来看一看成效。

四、细化要求重落实

9576055dbd4f4eba8e4787bb1d332999.png

沈烨老师:研读《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与提升手册》,我的感受是,对我们的专业水平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我们今天的研讨中,我们精读了手册中第三部分“活动组织”的三级指标,年轻老师们提出了困惑,骨干教师进行了一一解答,年级组团队进行了研讨,从大家的讨论中

我们不难看出老师们“儿童在前、教师在后”和“生活化、游戏化”的观念。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也知道要达到三级目标,确实不容易,就像课程游戏化第二步支架的在前沿中所说的:这期间还有千山万水需要跋涉。但是,再难的路,我们也得继续往前走。下面我结合我们目前的工作实际来谈一谈有效组织我们的一日活动的注意点:

1.师幼关系:平等、融洽、和谐、宽松,关注个别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幼关系是顺利进行活动组织的前提,和谐融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幼儿自我调节和交往能力的发展,为他们的社会情绪和行为发展提供支持,减少幼儿行为问题的发生。用大白话来说,首先要让孩子喜欢你,让孩子从内心喜欢、信任你,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把握住和孩子的每一次的互动,用“我懂你”“我和你一样”两把钥匙去开启师幼关系的大门,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孩子,融洽、和谐、宽松的氛围就会自然而然产生,接纳比表扬更有价值。走进我们每一个班级,老师是从容微笑的、小朋友是友好有序的,大部分幼儿表现出积极、专注、自信的状态,就会给人一种非常温馨的家的感觉。这阵子我们老师都非常忙碌,在忙着加班加点布置各种环境,做各种资料,我们对孩子的关注可能更多的是关注一些精英、或者是一些比较调皮的、特殊需要的孩子,接下来我们要更多地去关注到个别孩子,寻找每个领域需要被关注的孩子,和每个孩子需要被关注的领域,每一位幼儿的气质类型不同,我记得我曾经看到过描写过孩子的一段话,我记得非常清晰,因为它非常形象,“有的孩子是花朵型的,她展示给我们老师的就是她最好的一面”,“有的孩子是根茎型,他喜欢安安静静地成长”“有的孩子是种子型的,随风飘扬,不受拘束,蕴含无穷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每个个体都不同,就像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也一样。而师幼互动的过程就是人点燃人的瞬间。孩子的每一个“哇时刻”要建立在与我们老师深厚的关系基础之上。

2.过渡环节:自然、自由、自主、有效,教育无痕

在活动组织的现场观察评估项目1计划里面,我们看到“合理安排”的三级指标3.1“为过渡环节做计划,如选择播放的音乐、阅读的故事等”,以及下面的“环节过渡”三级指标3.1“每个环节,幼儿都可以直接进入下一个活动,无需等待与他人一起活动”,都强调了过渡环节的自然、自由、自主和有效。我们现在也已经开始落实,比如,我们现在已经能达到环节过渡中的一级指标的要求,1.2“教师用多种形式的信号,如固定的铃声、音乐等,提醒幼儿进行活动转换,而不是口头提醒”,可能在现实的活动中有的班级还存在一定口头提醒的现象,那么通过我们今天的集体研讨,要转变行为。在如在下面的“秩序”的三级指标中提到的“班级规则由幼儿与教师共同制定,规则可以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我们可以通过让环境说话,共同制定班级规则,让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想参加班级管理的愿望,小组长、值日生、小排头等,让幼儿参与到班级规则中。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教育随机等方式来发挥幼儿在过渡环节中的自主性,实现幼儿的自主管理。

3.主要环节:宽松、自主、有序、高效,计划先行

项目1的七个主要模块都是“计划”,根据三级指标的要求,我们可以对照一下,比如日程安排3.1日程表上的活动时间长短可视幼儿活动情况弹性处理,3.2日程表的活动安排可根据幼儿活动情况灵活调整,一部分班级的一日活动流程,和刚开学的全部打印已经有所不同,基本都体现了幼儿的表征,但是一定要体现可以弹性处理,时间给大框架就可以,不要框定到某一项活动中,就像之前28日主班的老师填写的半日活动计划表,时间也是大框架,你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集体活动的地点也可以灵活选择,比如可以整合户外活动和集体活动,让学习发生在户外。那么,同时,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游戏活动也需要制定计划,中大班的老师可以想一想幼儿的自主游戏计划本,是不是让幼儿真正用了起来?在活动后,对他的计划有没有一个反馈和评价。

4.细节管理:定点、定位、整洁、美观,以物代物

在上次的樊主任一行的新建园课程游戏化调研反馈中,讲到了材料的定点定位投放,各环节中的注意事项,七步洗手法、幼儿物品柜、幼儿衣服、鞋子摆放、坐姿、区域中材料投放是否考虑幼儿年龄特点等,这些都细节都需要我们老师去一一落实到位,同时,班级里要有百宝箱,便于幼儿可以根据活动需要以物代物。我们可以回看这个手册的第一部分班级环境和第二部分户外环境。

再比如一个细节,当幼儿正在投入的活动过程中,如果班里突然来了客人老师,老师的处理方式是怎样的?有的老师会很隆重地打断所有小朋友的工作,说:“宝贝,有客人老师来了,我们和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吧”,还是让小朋友专注地游戏,当客人老师走进观察时,小朋友会主动和客人老师打招呼或者是交往?高标准,高要求,我们一起加油!

五、落实实施

    对于在沙龙活动中重点研讨的三个问题,三个年级组从环境优化和组织实施两个方面进行了后续的落实:

小班组:如何帮助幼儿较快能够按照正确的流程和步骤洗手?(小班)

(一)环境优化



94c7be124f9d444584cf428a33f9c255.png

b3f7523625e84958b74ebfbe0ebf9226.png

8180541aaaa14379b94a7a176fdf6476.png

4dc90583e40347dd98b76d******16744.png

89d24dcc31e0447aa4c299a92d8783a5.png

2d64ac1ea6404349a119c8825c11ea61.png



(二)组织实施

1. 通过活动,感受脏脏小手对人体的影响。

美术活动后,引导幼儿观察小手的样子,用细菌绘本导入,讲述小细菌从小手到嘴巴,再到身体各部位的过程,观看小细菌对身体的影响,感受小手干净的重要性,有把手洗干净的强烈愿望。

2.《小螃蟹洗手》帮助幼儿快速掌握七步洗手法。

《小螃蟹洗手》能帮助幼儿快速掌握七步洗手法要领,歌词简短有趣:两个好朋友,手碰手;你背背我,我背背你;来了一只小螃蟹,小螃蟹;举起两只大钳子,大钳子;我跟螃蟹点点头,点点头;螃蟹跟我握握手,握握手。跟着视频学一学做一做,在卫生间也反复播放洗手音乐,小朋友洗的更快、更干净了。

3. 激励评比,每周颁发新塘之星。

榜样作用是幼儿前进的动力,每周评比新塘之星,奖励用七步洗手法将小手洗的又快又干净的小朋友。

中班组:如何帮助幼儿养成不需要教师提醒,自发地收拾和整理玩具的习惯?(中班)

(一)环境优化


8308549d930342d9acc114ec7f608629.png

175d0eeefc6047c2a3f******52488c0e.png

6f35dbf9fcb44ee3845a3ac4f030e1cb.png

a44cb1e29dfc4ef1909e945fcb569ca0.png



(二)组织实施

1. 在平时的带班过程中,我们把培养幼儿整理意识、加强对整理方法的训练和指导当做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当中进行持续性的渗透和融合。比如在点心活动和区域活动中,我们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让幼儿边欣赏音乐边进行活动,在更换的环节的时候变化音乐,幼儿听到音乐变化就知道集中整理进入下一个环节了。

2. 随着天气变化,幼儿的随时有外套穿脱,所以我们进行了“叠衣服竞赛”“妙用收纳盒”等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社会化学习当中发展整理习惯。

大班组:如何理解“每个环节,幼儿都可以直接进入下一个活动,无需等待与他人一起活动”?又该如何落实呢?

(一)环境优化


857f376dcd8c427680673bbaa1ea32e2.png

4fdd81a96de746589a932390eb3db0ac.png



(二)组织实施

1.音乐过渡,让环节层层递进。

在晨锻进班后,我们一半孩子先进入盥洗室进行七步洗手活动,在伴随着轻音乐的旋律,自主点心环节和区域活动也开始了。孩子们拿出柜面和桌面的操作材料,开始专心玩起来。

2.活动丰富,让幼儿沉浸其中。

区域活动时,班级提供的结合主题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孩子们可以利用颜料在洗净的蟹壳上画脸谱,还能用豆子拼贴脸谱人物,沉浸在活动中的他们脸上漏出专注的神情,可见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样的游戏。在室外,孩子们将桌椅搬到阳光下,一副棋盘,一盒棋子,开始了他们的对弈游戏,还有孩子将画板移到室外尽情捕捉幼儿园的美景,将其画在纸上。

3.自主氛围,让活动井然有序。

点心环节真正体现了孩子的自主能力,孩子们自主铺桌布、放牛奶,一个个井然有序的用餐具夹饼干和坚果、喝完牛奶后主动压缩牛奶盒,擦嘴巴,收拾自己的餐具,然后再投入到自选的区域游戏中,一切都是如此和谐。

六、结语

课程实施不是静态的、固定的,而是持续发展、动态、重构的过程。让我们以《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与提升手册》为抓手,潜心观察,发现儿童的“真问题”,积极的思考与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把新塘打造成孩子们的“生活家园 成长乐园”。当有—天,你终于迂回地到达了想去的地方,才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之前所走过的一切,都只是通往这里的必经之路,少一步都无法塑造出今天的你。前方很暖,让我们调动起充足的内驱力,在课程游戏化的道路上继续摸索前行!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